English

以赛亚·伯林———哲人,史学家,为混乱的世界带来理智险恶时代的伟大人物

1998-03-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97年11月去世,享年88岁的以赛亚·伯林无疑是20世纪最抢眼的人物。1909年出生于拉脱维亚的他,1921年随父母定居英伦。凭借超凡的才华,毫无偏见的判断力,以及谦逊的品德,他在第二故乡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崇敬与爱戴。敬重人才的英国人让他作了牛津大学的教授、院长,不列颠科学院院长,爵士,以及哲学和道德问题上公认的裁决者。在接踵而至的荣誉面前,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初次见他是在1943年。当时他正在华盛顿为英国使馆撰写每周一次的政治报告。他对美国事务准确的洞察力,使其致伦敦的特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一次,温斯顿·丘吉尔听说伯林在伦敦,便召他到唐宁街10号共进午餐,请他分析美国的政治事务。当丘吉尔对他的回答大失所望后说:“他写得要比讲得好。”事实上,丘吉尔邀请的是另一个伯林———欧文·伯林而非以赛亚·伯林。

我于1943年见到的这个人,34岁,黑发,谢顶,一双机警有神的眼睛,一副捕捉新发现的笑容。那时的他看上去仿佛在中年,80岁的他看上去也如中年人。他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相貌变化最小的。我至今仍能回想起第一次见他的那个夜晚。他坐在沙发里,语速快得惊人。一开始很难听懂,后来便沉醉在那飞流直下的言语中,让其中的含义灌入脑海。他的话复杂且博学,但令人着迷,充满了智慧,温情和仁爱。他从不在意学术等级,慷慨大度,富有无与伦比的幽默感,痴迷于各种人生体验。他有卓越的“深化”生活的本领,因而发现的多,思考的多,也领悟的多。

早先他是一位分析哲学家,但二战后他放弃了哲学,转而追寻观念史的轨迹。他说道:“哲学问题无法使我在黑夜清醒……我意识到晚年的我比年轻时更想去多多了解。”各色观念是强有力的导师,引导你接近人类生存的秘密。观念是行为的动力,是人们的希冀,幻想,愚行,幻灭,恐惧,以及成功的关键。

伯林的思想核心是多元论———这一个平凡无奇、屡被误用的字眼,被他用来赞美生活的多样化,用来歌颂不可被贬低的价值观的冲突。许多价值观是和谐且互不冲突的,但是其他的价值并非如此。比如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平等就是一对矛盾。伯林说过:“如果你选择了一种价值观,就必须以牺牲另一种价值观为代价。”选择的痛苦成为容忍,妥协,以及做交易的例证。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伯林理想中的人物,他领导人们进入善的社会,在晚年富有勇气地推行新政。伯林认为人类最大的谬论是一元论———主张只有唯一的目标,只有终极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真理;主张协调一切价值观;要求自然状态的事物受制于冠冕堂皇的抽象概念———“为不可知的未来而牺牲现在”。对完美的和谐的追求是“一种谬论,有的是致命的错误”———因此他激烈反对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同时他认为一元论的吸引力是人类永恒的特性。他最有力的论文甚至引起了非理性主义者的共鸣。因为尚无人如此透彻地分析了对于民主与自由的批评并阐发出这其中所包含的对此含混之世的坚定信仰。

伯林认为另外两个折磨人类的谬论是:相对主义的谬论———认为一切价值观多多少少是等同的和宿命论———认为个人丝毫不能影响历史的进程。他关于丘吉尔和罗斯福的精彩论文即阐释了这种观点。为反对这些谬论,伯林说,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寸步不让。

鉴于篇幅,我仅能简单介绍伯林思想的丰富内涵,并推荐读者阅读新近出版的伯林文选《细究人性》(TheProperStudyofMankind)。伯林思想的光芒照亮了———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矛盾,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矛盾,仅一招的刺猬和多机巧的狐狸的矛盾。在被他称为“西方历史上最令人恐惧的世纪”中,他充当了智慧与人性的灯塔。而那些有幸结识他的人———由于他善良平易,不摆架子,很多人都与他交好———对这位才华卓越又和蔼可亲的人的怀念永远挥之不去。(小翼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